8月25日 – 8月27日
多倫多湖濱中心

焦點表演

策展團隊的話

加拿大和台灣的原住民,在文化被剝奪的長久歷史下,如何透過各種文化形式,逐漸找回自己母文化的樣貌,逐步掙脫持續被殖民文化束縛的桎梏?在多元文化社會的環境中,移民與二代在面臨著複雜的文化交會之後,如何探索並確立自己的身分認同?文化交匯創造了跨文化的流動,卻又如何同時孕育出獨特的在地化特色?我們又該如何從多元文化的欣賞中,學習啟發更多的反思?

透過各種藝文表演形式,當代原住民們在努力保留和傳承獨特文化的同時,也與其他文化進行交流、交融和創新。作為移民和第二代加拿大人音樂創作者,他們以音符為媒介,同樣的也以自我身分認同的探索為重要議題,創造出令人驚艷的作品。音樂家們透過演奏世界各國的音樂的過程,在學習與異國文化對話之餘,也同時內化探索自己的根源,轉化或創作專屬於在地音樂風格的作品。

從兼具壯麗與細膩的古典交響與國樂、雋永清新的傳統樂器與民謠,到激情爆發的電子音樂與另類流行,這一系列獨特的音樂表演,將是刺激觀眾對多元文化思考的奇幻旅程,感受身分認同的躁動與堅定,並領略文化交匯所帶來的衝擊與美麗。

節目介紹

Dungi & Aiko

沒有人是局外人

「沒有人是局外人」是出自台灣阿美族音樂人 Panai Kusui 的歌曲,意味著每個人都居住在這塊土地上。這句歌詞被廣泛引用於各種公共議題的倡議中。DJ Dungi Sapor 作為一名原住民族音樂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始終堅持自己的身份認同,她將電子音樂與傳統古調、採集素材相互結合,展現原住民族的自信和驕傲。Aiko Tomi 則是一位台日混血的女性移民,她大膽地在非主流搖滾音樂中表達自己的多元身份及對社會的觀察。這兩位來自不同成長背景的音樂人將在多倫多台灣文化節的舞台上彼此激勵,展現對自我價值的肯定。

了解更多

DJ Dungi Sapor 從小就在花蓮阿美族七腳川社光榮部落長大,就學時因原民身份曾受到同儕歧視與排擠,但並未擊滅她對自己的身份認同,甚至進入財經法律系學習並擔任國會助理,期許能為族人及部落盡一己之力。她以重新詮釋和創新現代音樂的方式,將原住民文化融入當代音樂中,打破了對原住民音樂的刻板印象,同時她也喜於欣賞世界原住民族的傳統聲音,更是嘗試將加拿大原住民手鼓聲融進全新創作中並於活動中首次曝光。

AIKO TOMI是一位另類流行音樂藝術家,以她充滿活力和出乎意料的歌詞而聞名,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她的首張專輯《Animal’s Awake》描述了一段再次覺醒的成長之旅,展現了快樂、充滿浪漫情懷和積極精神。她的音樂作品是充滿節奏感的流行音樂,以個人的風格創作,通過明亮的社會批評對消費文化進行相互連結,並突顯出存在感,將個體和形象置於一切之上。她的生動視覺效果和充滿活力的現場表演創造出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鼓勵自由和自我表達的信念。

她策劃的現場音樂系列《The Cult of AIKO TOMI》是一個獨特的展示平台,突顯具有多元觀點的獨立藝術家。AIKO TOMI受到了Complex Canada、smART Magazine、TD音樂聯繫系列和Breaking Sound等受尊敬的媒體機構的關注。

八月二十六日

Concert Stage

8:00PM - 10:00PM

謝建得 & TAIWANfest樂團

海海人生

presented by NOW Toronto

與國際知名指揮家謝建得和台灣文化節管弦樂團的合作,多年來已成為40多位當地古典音樂藝術家的重要平台。《海海人生》將演奏來自當地和國際作曲家的音樂,邀請觀眾重溫探索時代中穿越大洋的艱辛旅程,重新檢視這個時代在現今世界的痕跡。

The TAIWANfest Orchestra performance is supported by the MPTF and TMA149

謝建得指揮是台灣裔父母移民加拿大並在埃德蒙頓出生的指揮家,享譽國際。他曾在世界各地的重要場地演出,同時擔任溫哥華大都會管弦樂團的創辦人、音樂總監和首席指揮。謝建得以他無盡的熱情和驚人的臨場指揮能力,自2015年以來領導著由當地音樂家組成的多倫多台灣文化節管弦樂團,每年為台灣文化節帶來令人期待的精彩開場序曲。

八月二十五日

Concert Stage

8:00PM - 10:00PM

臺灣國樂團

璀璨台灣

擁有悠久歷史的東方國樂,如何長出專屬於台灣的面貌?傳統國樂又如何顛覆刻板的想像,演繹西方風格改編的樂曲?

秉持著用國樂訴說台灣最美故事的信念,台灣國樂團致力於扎根本土,以具有台灣元素或在地文化的曲目為主要演出內容,除了原民歌謠、台灣經典民謠之外,亦有許多由台灣作曲家融合新舊旋律創作的全新樂曲,採用流行音樂慣用的和聲及手法,以國樂的彈撥樂組合來重新詮釋,每首曲子都別具一番風味。為了今年大航海時代的主題,台灣國樂團亦將帶來融合古典交響或西方民謠風格改編的台灣樂曲,呼應東西方文化交會的意義。

台灣國樂團今年將至台灣文化節中現場演出,展現兼具創新與傳統的國樂,藉此分享台灣傳統音樂及文化特色。讓我們一起隨著他們彈奏的音符,聆聽連結台灣與世界的動人樂曲!

了解更多

臺灣國樂團隸屬於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是文化部轄下的國家級國樂團。由台灣國樂界菁英組成,矢志探索傳統、立足本土、擁抱當代,藉由創作為臺灣傳統音樂扎根,用演出傳遞臺灣美學品味,以提昇臺灣傳統及當代音樂為目標。以國際為舞臺,用醇厚的音樂深化臺灣之美。

近年來逐步推動「用國樂訴說臺灣最美的故事」、「在地取材、取才」、「以音樂連結世界和臺灣」等理念,建立臺灣國樂團的品牌精神。臺灣國樂團的演出,融合戲劇、舞蹈、美術、詩歌、文學等各類元素,兼具創新與傳統,多年來定期出版音樂 CD 專輯均獲佳評。全團亦致力於傳統音樂之推廣,每年均安排赴社區與校園進行公益巡演,用傳統音樂豐富國民的生活。樂團長年擔任國家文化外交的大使,演奏行跡遍及歐洲、美洲及亞洲各大城市,傳遞動人的樂章。

八月二十六日

Concert Stage

2:30PM - 4:00 PM

Ginalina , Roa (HyunYoung) Lee, & Amely Zhou

返家

佳君、李賢榮與周嘉麗各自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與音樂道路。多倫多出生的佳君創作西方民謠,為了接近台灣文化開始改編東方傳統歌謠;李賢榮從小在韓國學習伽耶琴,為了突破傳統與現代音樂的隔閡,到多倫多展開冒險;周嘉麗則從中國赴多倫多留學,致力於讓更多人認識古箏與二胡。

三位女性音樂家在創作的旅途中相會,她們以「歸屬」為題,呈現出有傳統、有現代、有創新、有傳承的音樂景象。這是一場橫跨加拿大東西岸、連結亞洲情感的民謠音樂會,會令人興奮、令人眼花繚亂,有時也會令人感到平靜。

了解更多

佳君是榮獲三次朱諾獎提名的創作歌手,也是一位擁有多種斜槓身分的藝術家。她專注於民謠及親子音樂,也創作兒童書籍,靈感源自於大自然、社區、文化,以及我們彼此之間的聯繫。2021年,她的音樂入圍了加拿大國家廣播公司的音樂競賽,與包括仙妮亞·唐恩、尚恩曼德斯、妮莉·費塔朵和阿克斯合唱團(Arkells)在內的其他 24 位藝術家同台競爭。2022年,她發行了首張融合東西方曲風的民謠專輯,名為《回到過去:記憶與再創的親子民謠 Going Back: Remembered and Remixed Family Folk Songs》,靈感來自於中國和台灣的傳統歌謠,涵蓋吉他、古箏、二胡及五弦琴等樂器。這些歌曲曾在溫哥華首屆玉音華語音樂節(Jade Music Fest)、歷史悠久的奧芬劇院、中山公園,以及 2023 年的加拿大民謠音樂獎中發表。佳君也曾在亞洲及加拿大各地的民謠音樂節巡迴演出,像是安大略省的馬里波薩音樂節(Mariposa Folk Festival)、西北地區的岩上民謠音樂節(Folk on the Rocks)、育空地區的道森市音樂節(Dawson City Music Festival),以及卑詩省、亞伯達省、薩斯喀徹溫省、安大略省等地的國際兒童節。

李賢榮是來自韓國的作曲家、編曲家和伽耶琴演奏家。七歲開始彈奏伽耶琴,並在高中和大學接受了傳統表演藝術的正規訓練。為了探索將伽耶琴融入各種音樂曲風,她隻身前往多倫多學習。作為一位勇敢挑戰的創作者,她的音樂建立在傳統韓國音樂的精神上,大膽融合了多種風格元素。作為迷宮樂團(Labyrinth Ensemble)的成員和老師,她曾在小世界音樂協會(Small World Music)、阿迦汗博物館、湖濱中心、四季演藝中心、加拿大韓國傳統音樂協會、韓國駐多倫多總領事館、多個市政管弦樂團演出。

周嘉麗是一位二胡演奏家、古箏演奏家、民族音樂研究者、評審和指揮。2014 年從約克大學畢業,獲得音樂專業的特殊榮譽學士學位。周嘉麗的音樂作品曾在安大略電視(TVO)、新時代電視和央視網上播出。目前,周嘉麗擔任加拿大紅楓華樂團的音樂總監。在她的指揮下,該樂團曾赴中國巡演,並在萬錦劇院、索尼音樂廳和密西沙加藝術中心演出。2020年,周嘉麗帶領一個多族裔合奏團體 Estro-genesis,並為多倫多音樂花園的夏季音樂項目演奏了一系列加拿大作品。透過小世界音樂協會(Small World Music)邀請,周嘉麗負責音樂項目無界(Borderless)的演出和策劃,並拍成了音樂紀錄片。周嘉麗的多才多藝和致力於推廣中國音樂及文化交流的精神使她成為加拿大音樂界的重要人物,在演出、領導與合作上都留下深遠影響。

八月二十七日

Stage in the Park

12:30PM - 1:30PM

訂閱活動訊息

接收即時通知與更多服務

與我們連絡

表演 / 攤商 / 贊助合作機會

多倫多台灣文化節非常感謝能夠在眾多原住民族代代相傳且未曾退讓的土地上發生,其中包含密西沙加紐魁迪特族、阿尼什纳比族、齊佩瓦族、豪德諾索尼族、溫達特族。此地現在也是許多第一民族、因紐特人和梅蒂斯人共同的家園。原住民族對土地的守護使眾人有幸能於此聚集,我們為此感激並將致力於與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在尊重其表述的基礎上共同合作,實踐富有意義的文化對話及和解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