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Ari》&《Ita》

線上希望講堂 Video Available on Aug 26th

太魯閣族編舞家瓦旦.督喜與印尼編舞家艾可.蘇布利陽托,以雙舞作交流文化底蘊,拆解不同的身體語彙與質地,詮釋當代人與人間情感交流的多種樣貌。

回歸關係的最初,印尼當代編舞家艾可.蘇布利陽托在爪哇哲學中,找到生命之間看不見的連結。《AriAri》原意「胎盤」,是每個胎兒與母親最為緊密的連結,更是維繫生命不可或缺的組成。也因此在爪哇文化中,《AriAri》被賦予了神聖意涵,化身陪伴者保護胎兒此生的成長茁壯。與陪伴者相聚的隱喻,以兄弟姊妹、雙胞胎等多種形式展現,成為家人間看不見的精神連結。艾可.蘇布利陽托將與TAI身體劇場舞者合作,關注人與人相互看照的無形牽絆,以及當中的真摯情感。

融合印尼詩歌傳統與西方樂器編制的草根音樂「噹嘟樂(Dangdut)」是許多離開家鄉、遠渡重洋的印尼勞動者,藉以緩解思鄉之情的樂曲。編舞家瓦旦.督喜作品《Ita》與印尼及臺灣舞者合作,以印尼「噹嘟樂(Dangdut)」為創作靈感,將移工們在不穩定的處境下,藉由音樂尋求身體安定感的共振狀態,置放於舞者之間。從各自身體文化與生命經驗出發,透過音樂的催化與療癒過程,產生情感連結,進而創造出屬於「群體」、「我們」的身體情境。同時,也呼應著現今疫情狀況下,自我與他者間若近若離般的距離。

《AriAri》和《Ita》從自我與無形陪伴者的精神連結,跨度與他者間的情感共振,在相異的文化質地中觀看、創造與詮釋,回應著人與人之間最珍貴的觸碰。

特別感謝

2022 TAIWANfest Toronto Ita AriAri
2022 TAIWANfest Toronto Ita AriAri -2
藝術家簡介
Artist Talk 2022 TAIWANfest Toronto Ita AriAri_Watan

瓦旦 督喜

TAI身體劇場創辦人
編舞家

瓦旦.督喜於2012年創辦「TAI身體劇場」,曾任「原舞者」團長,任職於原舞者十餘年間,參與多次重要臺灣原住民傳統文化之田野調查,以及國內外演出製作。活躍於當代臺灣原住民表演藝術界,於表演、編劇、導演等領域皆有相當質量的作品累積。

TAI,源於太魯閣族語,意思是「看」、「瞧」,是藝術總監瓦旦對原住民傳統文化的凝望與反思:「除了傳統祭儀或觀光化表演,原住民樂舞還有新的可能嗎?」他花了兩年時間田野研究,找出腳與土地的關係,記錄下六十多式「腳譜」,再透過每一次的創作解構、重組,產生新的身體與舞蹈形式。在花蓮的鐵皮屋「工寮」實驗探索原住民新的身體語彙,作品風格多元,觸及原住民文學、身體與音樂、身體與環境衝突等議題。

Artist Talk 2022 TAIWANfest Toronto Ita AriAri_Eko

艾可 蘇布利陽托

艾可舞團創辦人
編舞家

艾可舞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是當代數一數二的舞者及編舞家。2015年,艾可取得加查馬達大學表演研究的博士學位,並於2018年,在印尼藝術學院梭羅分校獲得第二個博士學位。自2011年起迄今,艾可致力於環境保護與「本土賦權」的工作,在各個地區從事社區賦權的文化設計活動,尤其在印尼東部,包括賈伊洛洛、蒂多雷、蘇拉與摩洛泰(北馬魯古省)、貝盧、東努沙登加拉、達利旺、西松巴哇、巴布亞等地。

艾可也在「賈伊洛洛(Jailolo)三部曲」—《哭泣賈伊洛洛》(2013)、《BALABALA》(2016)、《鹽》(2017)等創作中,以新型態舞蹈暗藏旅遊使命,這些作品也曾在2013-2019年間巡迴歐洲國家、美國、澳洲和亞洲等地演出。他的最新作品《IBUIBU BELU: Bodies of Borders》是跟日本TPAM (Japan)、澳洲 AsiaTopa及歐洲Desingel and Pumpenhauz共同製作、演出,也巡迴澳洲和歐洲(2019-2022)。艾可現為印尼藝術學院的專任教授,也是印尼旅遊與創意經濟部的策展人之一。

訂閱活動訊息

接收即時通知與更多服務

與我們連絡

表演 / 攤商 / 贊助合作機會

© 2022  多倫多臺灣同鄉會 (T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