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 – 8月27日
多倫多湖濱中心

藝術方針

藝術方針

荷去何從?
福爾摩沙的自畫像

1662年荷蘭離開了台灣,38年的停留卻永遠的改變了台灣的樣貌。近400年後的台灣,想要如何看待自己,希望別人可以如何看待台灣,或是讓自己用別人的方式來看待台灣?荷蘭人離開了,台灣人要往哪裡去?

大航海時代,歐洲國家開始嘗試遠洋航行,拓展世界未知的領域;海上航路連結了歐洲、美洲與亞洲,加速東西方文化與貿易的密切交流。與當今的全球化相對照,人類遷徙的目的與速度不可同日而語,這是人類更大的福音還是災難呢?大航海時代留下了那些教訓呢?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2022年7月25日訪問加拿大向受虐的原住民倖存者道歉。

荷蘭總理呂特 (Mark Rutte),也在12月19日代表國家向過去250年的奴隸制歷史中扮演的角色道歉,並稱這是一種「違反人道罪」。曾經受過不同殖民政權影響的台灣人又應該如何看待這些道歉? 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加拿大人,要該如何看待加拿大掀起的解殖運動?

今天博物館中的館藏,是誰在詮釋他們的故事?美術館的名畫,又是在什麼樣的時空環境下完成? 就在他們被欣賞的同時,是否有另一群人的故事正被扭曲著,一個醜陋的行為正在被美化中? 人類是否有意識到,我們習以為常的文化,可能源自於殖民者的思維?今天極力傳承的文化中,是否也存在夾雜著殖民者的意識?

2023年台灣文化節,將啟動與世界對話,乘著洋流與荷蘭相遇,返回大航海時代,從荷蘭對亞洲的影響,反思加拿大與台灣的人文變遷;站在世界的觀點,找回文化原本的樣貌。

訂閱活動訊息

接收即時通知與更多服務

與我們連絡

表演 / 攤商 / 贊助合作機會

多倫多台灣文化節非常感謝能夠在眾多原住民族代代相傳且未曾退讓的土地上發生,其中包含密西沙加紐魁迪特族、阿尼什纳比族、齊佩瓦族、豪德諾索尼族、溫達特族。此地現在也是許多第一民族、因紐特人和梅蒂斯人共同的家園。原住民族對土地的守護使眾人有幸能於此聚集,我們為此感激並將致力於與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在尊重其表述的基礎上共同合作,實踐富有意義的文化對話及和解工程。